成语| 古诗大全|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户外

什么食物补钙效果最好

Q1:效果最好的补钙食物是什么?

奶类是钙的最佳来源,不但含量丰富,而且易呼吸。虾皮、虾米和鸡蛋也是钙的良好来源。绿叶蔬菜中含钙酸含量高(如苋菜),影响钙的吸收。下表是常见食物的含钙量(毫米/100克):
食物品种 含钙量
虾皮 991、豆奶粉 149、大米、面粉 <30
虾米 555、炒花生仁 284、菠菜 66、全鸡蛋 46、豆腐 164、茴香 154、鸡蛋黄 112、长茄子 55、豆腐干 1739-1019、苋菜 178-187、酸奶 81-161、豆奶 23、小白菜 90
鲜牛奶 82、小蒜 89、小葱 72、全脂牛奶粉 676、芹菜(茎) 80

Q2:春季吃什么食物补钙效果好

方法/步骤

首先,补钙最后的食物是奶类。钙的来源以牛奶及牛奶制品为最好,奶类不但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高,是补钙的良好来源。含钙量高、吸收性也好的食物首推乳类。

其次,就是蛋黄和鱼贝类含钙很高,泥鳅、蚌、螺、虾皮含钙也极高

植物食物中的钙含量以大豆类制品、硬果类食物(如花生仁、核桃仁)

海产品中的钙也很丰富,海产品如虾皮、虾、海带、紫菜,带刺骨制成的鱼松、肉松

蔬菜中的金针菜、萝卜、香菇、木耳等钙含量都比较高

动物骨骼如猪骨、鸡骨等钙含量很高,但难溶解于水,所以民间通常用骨头汤来喂婴儿,其实这样做并得不到多少钙质,除非在熬骨头汤时适量加些醋,可使骨头中的钙有少量溶解到骨头汤里,才有些补钙的作用。

高压锅饨鸡。可以把鸡肉、鸡骨尽量饨烂、饨酥,鼓励宝宝把软骨嚼碎咽下,也能够补充钙质。

可以把小黄鱼制成酥鱼。做法是:把锅烧热,在锅内放入葱、姜铺底,把10公分左右长的小黄鱼排放在上面,加适量醋用慢火炖烂,甚至可以连鱼头、鱼刺都变酥了。这样,整条鱼都变成了可以食用的钙剂。

有些食物如植物性食物、谷类食物中含有过多的植酸和草酸,会使食物中的钙发生沉淀而减少钙的吸收,例如菠菜中草酸过高,把菠菜煮豆腐,反而使豆腐中的钙不能吸收。

Q3:孩子吃奶什么食物补钙效果最好?

钙一般是通过食物来补充,比如多吃牛奶、蔬菜,但是维生素D通过食物补充的量极少,其主要来源是在阳光下形成7-脱氢胆固醇,并在肝脏和肾脏经过两次羟化,才能形成维生素D发挥作用的活性形式。

喝骨头汤是很多人补钙的常用方法,尤其是骨头汤长时间熬制,汤变得浓稠并且很白,看似钙都溶出来了。喝骨头汤补钙的说法来源于骨头的钙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溶出的,所以人们在血钙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喝骨头汤来维持血钙水平的稳定。动物在死亡之后,骨钙边很难溶解,即使我们加醋,能溶出的钙也极其有限,所以用骨头汤补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儿童

不易入睡、不易进入深睡状态,入睡后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阵发性腹痛、腹泻,便秘、皮肤问题、抽筋,胸骨疼痛,“X”型腿、“O”型腿,鸡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厌食、偏食、烦躁、坐立不安、智力发育迟、说话晚、学步晚、出牙晚、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不紧密、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头发稀疏、出现枕秃、免疫、肠道问题、智力低下、容易感冒等。

给孩子补钙一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有人认为,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从日常饮食所摄入的钙质完全可以满足其成长的需要,无须补钙;也有人认为,给孩子补钙存在着安全问题,不能补等。

关于补钙,我们要从钙的摄入量、吸收率和沉积率三个方面来衡量。首先我们要知道,多大的孩子需要多少的量的钙,因为宝宝对钙的需求是随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的。

按照正常的饮食,儿童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钙剂基本为需要量的2/3,所以每天必须再额外补钙,在膳食平衡的情况下,额外需要补充欠缺的1/3的钙剂量。

婴儿补钙重要性

第一、婴儿缺钙的症状

婴儿缺钙的表现:烦躁不安、不易入睡、爱出汗、枕秃、出牙迟缓、卤门闭合迟、神情呆滞、方颅、偏食、厌食、鸡胸、“O型腿”、“X型”腿等等。如果您的宝宝出现这些症状,那就要注意给宝宝补钙了。

其次,婴儿缺钙对宝宝的影响

婴儿缺钙对宝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身体发育方面和智力发育方面。婴儿缺钙对于身体发育的影响主要是骨骼方面,“X”“O”型腿如果在婴儿期不加注意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如果宝宝大量缺钙,还会孩子将来的身高有很大影响。我们都知道,钙是组成骨骼的重要元素。另外,婴儿缺钙对于宝宝智力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钙能直接参与神经的传递。缺钙直接导致宝宝智力发育迟缓,甚至是智力低下。

再次,匮乏的婴儿补钙意识

很多妈妈还有这一种自己宝宝不需要补钙的错误意识。如果自己宝宝已经出现上述的缺钙表现,一定要补钙。由于孩子的先天性体质不同,对于乳汁中的钙的摄入吸收是不同的。所以为了宝宝将来有一个健健的体魄。充分的认识补钙的重要性,需要改变以往固执的心态。

如何安全补钙

补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人们表现出来的担忧来看,但是问题的关键和讨论的焦点不是补不补钙的问题,而是要如何安全地选择和安全地补充的问题。

补钙的意义和重要性不用再讨论,关键是如何安全地补充,在补钙的同时确保对人体的安全。在以往的担忧中,大家普遍的疑问是长期补钙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随着药理学的研究已经可以证明,钙离子在人体内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蓄积,即使多服用了钙制剂,对钙离子血浓度高出部分,人体就会发挥自身的调节能力使之达到血钙平衡,多余部分会自然排出体外。至于部分人认为补钙多了可能在体内产生结石,正如有的专家所说,钙离子本身是不可能诱导体内结石的产生。

Q4:什么食物补钙效果好?

如果说,想要补钙,吃什么最好?

99%的专家都会对你说,牛奶!

酸奶,纯奶,鲜奶,都是牛奶,补钙效果都一样么?

很少有人会关注到这个点,既然,有人问了,我就说说吧!

先说结论:

补钙效果排序:鲜奶>纯奶>酸奶

1、酸奶,大都加了很多糖、增稠剂、香精来调味,买的时候看看营养标签,纯酸奶(不加糖)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大概在5%左右,超过的就是加糖了(比如,100g的酸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如果是13g,则添加糖就是8g)。

考虑到糖、添加剂对健康的不良作用,不建议将酸奶当做每天的补钙来源,可以作为一种健康零食(与其他垃圾食品相比)。

2、纯奶,高温加热使牛奶中可溶性的钙变成不可溶的钙,进而降低钙的吸收,最终降低补钙效果。

3、鲜奶,加热温度低,可溶性钙保留较多,更容易吸收。

如果只是想知道哪个补钙效果好,下滑,请左下角帮忙点赞。

如果想知道为什么,请继续下翻。

牛奶中的钙存在形式

牛奶中的钙以离子(溶解相)和“固体”(胶体相,可以想象成果冻一类的形态)两种形式存在, 这两种形式的钙,在牛乳中处于动态平衡,如果温度、pH等牛奶环境改变,离子钙和固体钙的多少,就会发生变化,离子钙变少,则固体钙变多。

离子钙和固体钙的吸收步骤

我们平常吃的食物,钙大多是“固体”(不可溶复合物)的,通过胃酸和酶的作用,钙从“固体”游离出来,变成离子钙,成为溶解状态,才能被小肠吸收。

钙的吸收形式有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主动吸收,需要其他小伙伴(比如维生素D、钙结合蛋白、ATP酶)的配合与帮助;被动吸收,钙自己就可以完成,条件就是钙的摄入量较高。

牛奶中,离子钙会被直接吸收,固体钙需要经过复杂的步骤,才能被吸收,过程越复杂,不被吸收的可能性越大,到最后,可能就会随尿排出。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1)骨骼生长越快,钙主动吸收率越高。哺乳期,虽然钙的需要量增加,但是吸收率并未增加,所以,哺乳期的妈妈比孕期更需要补钙。女性停经后,钙吸收率也下降,但是补钙能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现在还有争议,有研究甚至显示补钙会增加女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食补最安全。

2)维生素D缺乏,磷高,都会降低钙主动吸收率,所以补钙的时候,要多进行户外运动晒晒太阳。

3)胃酸缺乏,可降低不溶性钙盐的溶解度而减少吸收,所以餐后补钙效果较好。

4)体力活动大,不但钙的吸收率高,而且还能促进钙的储留,所以,要动起来。(动图,运动形式的好玩图片)

5)当天钙摄入总量低,或单次摄入量低,钙吸收率高,要多次少量补钙。当然,多吃点钙,但吸收总量不低,也可以一次多吃点,这样会有点浪费。

6)乳糖、寡糖、适量的蛋白质、氨基酸与钙形成络合物,有利于钙吸收,这也是牛奶是补钙佳品的原因。

草酸、植酸、膳食纤维与钙形成不溶性复合物,降低钙吸收,所以钙片、含钙丰富的食物,尽量不和菠菜、杂粮、猕猴桃、番茄、芹菜、青椒、甘蓝这些食物同食,当然,一起吃也不会出现身体不适。

鲜牛奶和纯牛奶中钙的区别?

鲜牛奶加热温度在80℃左右,纯牛奶加热温度在130℃左右,两者的营养成分的不同,都是加热温度的不同所造成的,钙的不同,也是。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加热过程中,可溶性钙转变成部分胶体态的钙,“离子钙”含量降低。

如果热处理条件比较温和(比如100℃),变成胶体钙的那部分离子钙,当温度降下来以后,就会重新变成离子钙,但如果热处理比较剧烈(比如高于120℃),离子钙将会永远成为胶体钙。

王辉,孙琦等.热处理对牛乳中盐类组分及酪蛋白胶体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12(33):75-78.

CHANDRAPALA J, MCKINNON I, AUGUSTIN M A, et al. The influence of milk composition on pH and calcium activity measured in situ during heat treatment of reconstituted skim milk[J]. Journal of Dairy Research, 2010, 77(3): 257-264.

GAUCHERON F. The minerals of milk[J]. Reproduction Nutrition Development, 2005, 45(4): 473-483.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