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当前位置:首页 > 趣味生活

如何进入禅定状态

Q1:如何进入禅定状态?

禅,讲究的就是把身体的欲望清空,让本性显现出来。所以一个“空”字就特别重要。首先,身体定。这本身就有点难做到。身体定久了,生理上的欲望就会慢慢的平静下来。身体静下来,头脑也会静下来。就是身体静下来需要可能会需要一些技巧。比如,注意呼吸,意守全身。或者意守某一处,就是以一念代万念。说来说去,还是...禅,讲究的就是把身体的欲望清空,让本性显现出来。
所以一个“空”字就特别重要。
首先,身体定。这本身就有点难做到。
身体定久了,生理上的欲望就会慢慢的平静下来。
身体静下来,头脑也会静下来。
就是身体静下来需要可能会需要一些技巧。比如,注意呼吸,意守全身。或者意守某一处,就是以一念代万念。
说来说去,还是归于一点,这个身体,你要让它静下来,长时间这样可能会很难。这你就得练了。全部

wWw.bazHi.sHi.com

Q2:怎么才能进入禅定状态?

禅定,分为禅和定。禅是梵语禅那的简写,翻译成汉语是思惟修或静虑(清净思虑)。定,是心一境性。

更通俗说,禅定就是:心非常专注,而专心思惟到一定程度。就像一个湖面,非常平静,这是专注,但如果湖水被污染,再平静的湖面也映不出白云,所以需要思惟的沉淀,把污染消除,这时才能映出蓝天白云。

禅定分止禅和观禅,止禅更侧重于专注的定,观禅更侧重于思惟观想。

今天,大部分人把禅定当作止禅。

1,修行止禅必须通过九住心,一共有九个阶段。

九住心是: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平等摄持。

从止禅来说,世间没有比九住心更详尽的指导次第了。

天台宗的智者大师都不知道九住心,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分为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地定,然后是初禅。粗住相当于第四、第五住心,细住相当于第六、第七住心,欲界定相当于第八住心,未到地定相当于第九住心。

佛陀也许在《阿含经》中讲过九住心,但没有流传下来。上座部的《法蕴足论》只讲了九住心的九个名字,并没有详细讲解。

只有唯识的祖师们才详尽讲述了九住心的具体过程。

2,具体修行禅定,如果你不能完全正确理解经论,只能拜师学习。我们这里只透漏第一住心的修行。

《阿毗达磨杂集论》讲:“摄外攀缘,内离散乱,最初系心故。”

不禅修的人大多向外求,求这求那,向外面攀缘,禅修就要放下这些,内心要远离散乱。

禅修首先要降伏散乱,散乱是让我们胡思乱想的力量,散乱分为三品(上品中品下品,或粗品中品细品,再细可分为九品)。首先调伏的是粗品散乱,然后调伏中品散乱,再调伏细品散乱。

不是你坐在那里开始禅修,就是第一住心了,也有一些要求和标准的。

在第一住心的前行,前面的修行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身心大苦。身心都有巨大的扰动,浑身难受。不坐还好,一坐下来禅修没有一个地方不难受的,如坐针毡。这是很多人刚开始坐禅的状态。

第二阶段,身苦暂息。坚持坐禅一段时间后,身体上感受的苦暂时不明显了,至少有一段时间没有身体的严重苦受。腿也没刚开始时那样疼了,虽然过一会又疼起来了。这时,很多人开始喜欢禅修了。

第三阶段,降伏内心的小随烦恼。小随烦恼不是烦恼很小,而是生起的范围小,一次只能生起一种,但非常粗猛。小随烦恼有十个: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忿是愤怒发作,恨是怀恨在心,恼是原来有过忿恨、现在又被惹恼了,覆是掩盖、掩饰的心,诳是欺骗别人的心,谄是谄媚、拍马屁,憍是骄傲,害是害别人的心,嫉是嫉妒心,悭是吝啬心、小气鬼。这时候,需要你至少在一座中不要生起这些小随烦恼。

第四阶段,降伏内心的烦躁不安。这种烦躁不安,不是身体上的难受,而是内心的忧受,还有嗔心。很多人不明白欲速而不达,在禅修上也急于求成,把焦虑也带入禅修中。我们的要求是:放松、清楚、慈心、熏习。你焦虑了,就说明你没放松,没清楚,没慈心,很坏的熏习。你老老实实做功夫,功到自然成。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Q3:从自我催眠状态中进入冥想状态在进入禅定意识?

自我催眠,很难的,大都是睡着了。
冥想,也有许多人只是在瞎想八想打妄想。
禅定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
想修禅定的应当先熟读《楞严经》,不然容易出问题。您问题里面的三者虽有联系但区别不小。
而且这个顺序很奇怪。
就是睡着→(醒着)打妄想→禅定。
除非你指宏观上来说一个人修禅定的过程,否则是有问题的。不懂问我,希望对您有帮助,南无地藏菩萨!

Q4:如何修习禅定?入定是个什么状态?如何禅定才能入定?

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心理及潜意识的障碍。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般来说,禅定不一定能悟道解脱,但要悟道解脱却离不开禅定。在“戒、定、慧”的三个阶段中,“定”从“戒”至“慧”的桥梁。第一要忏除业障:业障重的人常一修禅定,就为魔所乘,或为魔所缠,以致坏了所修之法。有时坏了自己修法还不说,最糟糕的是,常会为魔所用,而坏他人修法。如是,自坏坏他,修行就一团糟了。我们放眼望去,当今之世,这种在修行中自坏坏他的事,所在多有。因此,业障重的人,欲发心修殊胜之行,须先修学忏悔业障,等业障较轻薄之后,再进修胜法。
第二修习禅定者须持戒:经上说:佛弟子须先“持佛禁戒”方可修佛定,群如圆觉经、楞严经、楞伽经等。若不持佛戒,即身心不得清净;身心不清净,极易为魔所扰。因为魔属染法,行者若自不持清净戒,则与染法相应;与染法相应故,即为魔之内应,魔即得其便。又诸多外道及凡夫亦皆修定,若修定不持佛戒,即不能称为在修佛定,而是在修凡夫定、或外道定。是故修习佛定者,必须同时亦持佛戒。
第三修佛定者,须先通达佛之教理:修禅定而不通佛理,必然错误百出。尤其是禅定止观法门及定慧法门,必须熟悉通晓。如果不知、不解定慧法门,切不可冒然修习禅定。一定要有善知识在旁就近指导才好。须“如法”修行,才是尊重“法”,才不会出事。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