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当前位置:首页 > 趣味生活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Q1: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呀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WWW.BAZHIshI.co.m

Q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喝雄黄酒?

五月五又端午,还记得小时候的端午吗 ?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每当妈妈在门楣挂艾草、悬菖蒲,端午就来了。

一碗白粥,一个咸鸭蛋,一只粽子,就是端午的开始。 筷子一戳,富得流油的咸鸭蛋,挑一勺入粥,鲜香可口,剥开粽叶,软糯可口的鲜肉粽,留一圈“粽”迹,心想再来一只。

早餐后, 妈妈用雄黄酒在我额画上个大“王” 然后抱着我挤进一堆人群,大家都在议论谁才龙船最快, 而我只将脖上的五彩蛋络紧紧握住, 别挤破我的蛋——妈妈说,蛋会保护宝宝,健健康康。

晚餐时, 桌子上摆着各种各式妈妈烧的菜, 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鳝...... 还有爸爸碗里的一杯黄酒都是标配 。妈妈说——端午节一定要吃这五黄,驱五毒,享安福。

为什么非要吃粽子喝雄黄酒呢?

小时候课本里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一生忧国忧民,最后报国无门,只能自投汨罗。为了保护屈原的身体不被鱼蟹咬坏,人们拿出饭团等食物投入江中喂鱼蟹。后来,慢慢发展成了我们现在的粽子。

至于雄黄酒,“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于此日将蒲根切细、晒于,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者,故名“雄黄酒”。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饮雄黄酒风俗。

在《白蛇传》的故事里,白娘子不小心喝了雄黄酒现出真身相信在我们心目中都印象深刻,喝雄黄酒避邪的功能也不言而喻。同时,还要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不过,如今喝的人已经很少了。

五月五,又端午, 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端午节。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Q3: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划龙舟?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使江鱼不要吃了屈原的身体,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后演变为吃粽子了赛龙舟源于打捞屈原。还有吃粽子、做香包,源于投粽子入河好让鱼吃了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投香包入河为保持屈原的尸体不发臭。 这些是老夫小时侯听老人们传下来的,今我老了,有责任再传下去让后人们也知道。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WWW.BAzhiSH+I.Com

Q4: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吃粽子呢?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从起源来说,端午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