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Q1: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好学生的倾听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也学会倾听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倾听欲望的激发
大家都知道:所有事物都是“内因决定外因”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去听,学习效率才能提高。而只有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听课欲望。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会想方设法地创设课堂情境,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紧扣新课程标准,努力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起来。另外我还会用一些名人名言、生活典故和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明白要学会倾听,譬如“闻其言,观其色,知其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等等,都说明倾听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
二、倾听能力的培养
“倾听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能力。”为此,我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1.先听后算
计算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做到每节课大致4分钟的口算训练,用来提高我班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计算技巧。口算练习时,我不但要学生认真看还要学生认真听。这样既改变了单一枯燥调的练习模式,还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但要学会算,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先认真听,只有听清楚了,听懂了,才能正确计算。从而提高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2.先听后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会把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法则用判断题的形式,用口述的方法让全体学生作出“是”或“非”的判断。譬如,在学习了射线、直线与线段的巩固练习中,我让学生认真听我口述,然后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1)直线没有长度;(2)射线只能向一方无限延长;(3)射线比直线短;(4)线段比射线短;(5)线段有长度;(6)直线大于射线大于线段等等,通过这样由听而判断是非的练习,既可以使学生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知识的辨别、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迫使每个学生必须去认真听才能正确的判断。
3.提炼转述
“学会倾听”不但要“想听”“会听”,更重要的是要能“听懂”,会“提炼”“加工”“转述”,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听懂!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让学生先说说前面同学发言的中心内容,并且能进行适当的评价,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做一些合理的补充。这样才能明白别人讲话的中心目的,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理解。才能去提炼、加工,才能去转述,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听”以致用。
三、培养学生倾听能力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培养学生倾听能力要有好的方法,对于学生“听”的训练要有针对性,切入口不能太大,要从小处练起,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让学生说一说同伴的发言有什么好的地方、有哪些错误、应该做哪些补充,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或者在他们答案上加以改进,使自己的回答更完美。这样才能有更高的倾听质量和效果。
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倾听能力,才能使学生对数学有较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是一种新的学习习惯,我们除了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更重要的还是要坚持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wWw.BazhISHi.@cOM

Q2: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备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到了中、高年级,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作为教师,要把握“愤悱启发,相机诱导”这一原则。
(1)提纲挈领法
就是把一组学习材料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并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类,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指导时,应从整体阅读、句段、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着重引导学生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 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
(2)咬文嚼字法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3)融会贯通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阅读学习时,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 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三、及时反馈,促进数学交流。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这是因为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特别地,数学语言又是进行有效数学交流的必要条件。人们平时的日常交流大多是借助于自然语言而进行的,但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它是以符来表示各种量的关系,量的变化,以及在量与量之间的进行的推导和演算的一种语言,它具有精确性,简约性,通用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正因为这些特点,要进行数学交流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并逐渐学会怎样由日常语言转化为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数学概念。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阅读和数学语言,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阅读学习后,指导学生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投入相互探讨;另一方面要引导交流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及时反馈阅读信息. 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 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
四、优化过程,提高阅读技巧。
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数学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
(1)阅读要动口。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数学阅读要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
(2)阅读要动手。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能促使思维展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书写能加快加强记忆,通过纸笔演算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一是动笔圈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表示来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二为动手操作。指导学生边看内容,边动手实践,通过亲身剪、拼、折、量、摆、画、观察、比较、体验,感悟新知,深入理解;三为动笔演练。读中演,尝试演算验证推理;读后练,形成技能技巧;练后再读,反思失误,总结经验,回顾内化,变“厚”为“薄”。
(3)阅读要动脑。思考是对输入大脑的阅读文字信息的识别与加工。阅读中必有思考,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和阅读思考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美。此外,作为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数学学习指导物及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期刊等,对于开阔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量。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事实也是如此,质疑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通过同中求异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旧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 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

Q3:如何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那么,该怎样培养倾听能力呢?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孩子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许多,可是有些习惯却不好,如大人说话时常插嘴,不能认真仔细地听等等。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应让孩子懂得在听故事、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站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并且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这是一种倾听礼貌。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倾听气氛。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教师可以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把音乐引入课堂、编排课本剧等。教学艺术的魅力是可以调动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与潜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加拿大教育专家安尼福来斯特曾说:“你的教室将很少有完全的宁静,分享和交流是轻松气氛的关键。新的发现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的喜悦会引导学生产生急切倾听下去的兴趣。三、巧妙利用学生的倾听注意力。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已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教师只能想方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特点,那种强迫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做法是徒劳无效的。首先,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自己的讲课思路上。如果设计的思路既精辟简洁,又新颖有趣,就一定会引导着时刻都会脱缰而去的小野马们跟着自己一步步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其次,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的重难点上。课堂上,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强化,最大限度地推移学生的“选择性失聪”,使其注意力不得不在此逗留片刻、思索片刻。这样便不知不觉地延长了注意时间,提高了注意质量。四、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 课堂倾听中还要注意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听课十分认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事无巨细、不假思索地记录下来。与其说是做笔记,倒不如说是“录”笔记。有一次,巴甫洛夫讲课时发现台下有个学生始终不抬头地记个不停。他马上中断讲课,说“亲爱的先生,你打算当速记员吗?这一善意的讽刺说明:上课时一定要以听为主,以笔记为辅。要边听边记忆,边记忆边理解,在理解中做好笔记。如:粗记几个词、详记几句话、画几个符号标记等。总之,不要为记而记,只要便于课下复习总结即可。五、采用各种方法发展孩子倾听能力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发展的一个阶段,为此,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来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如:要求孩子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给一些任务,让孩子完成,以锻炼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结合培养注意力,让孩子根据某种音乐或节奏等,一边看着大人的手势,来完成某些动作或相应的行为等。也可以利用“听辩错误法”来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常发现有的孩子听说一件事时,只听到其中的一点儿就听不下去了,这就说明倾听的质量不高,听得不仔细,不专心和不认真。因此,应有目的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孩子注意倾听,并加以改正。如,“玉米棒结在地下,葡萄结在树上”等让孩子倾听后,挑出毛病并纠正。利用“传话法”发展孩子倾听能力也可以印证孩子是否仔细倾听,只有让孩子把听到的内容说出来,我们才知道孩子的倾听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可以让孩子听一段话或一个故事,要求孩子认真、仔细听完后回答问题。如:小蚂蚁想去哪里?汽车上坐着谁等等。传话法可训练孩子记忆力和倾听力,如让爸爸每天告诉孩子一句话,再请孩子告诉妈妈,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仔细倾听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让我们的学生更优秀,让我们的事业更有价值。

猜你喜欢

更多